——2021年11月7日在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保”和“六稳”工作,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兜牢“三保”底线,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全年财政运行趋于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0890万元,占年初预算48500万元的105%,比2020年增长32.6%。收入分税种预计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预计完成35000万元,比2020年25747万元增加9253万元,增长35.9%。其中:
增值税14726万元,比2020年10436万元增加4290万元,增长41.1%;
企业所得税5066万元,比2020年2826万元增加2240万元,增长79.3%;
个人所得税1196万元,比2020年3425万元减少2229万元,下降65.1%;
资源税108万元,比2020年206万元减少98万元,下降47.6%;
城市维护建设税1234万元,比2020年944万元增加290万元,增长30.7%;
房产税651万元,比2020年529万元增加122万元,增长23.1%;
印花税494万元,比2020年300万元增加194万元,增长64.7%;
城镇土地使用税507万元,比2020年353万元增加154万元,增长43.6%;
土地增值税1660万元,比2020年591万元增加1069万元,增长180.9%;
车船税775万元,比2020年539万元增加236万元,增长43.8%;
耕地占用税5179万元,比2020年3010万元增加2169万元,增长72.1%;
契税2898万元,比2020年2150万元增加748万元,增长34.8%;
烟叶税380万元,比2020年364万元增加16万元,增长4.4%;
环境保护税126万元,比2020年74万元增加52万元,增长70.3%。
(2)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5890万元,比2020年12639万元增加3251万元,增长25.7%。其中:
专项收入100万元,比2020年940万元减少840万元,下降89.4%;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820万元,比2020年2005万元增加1815万元,增长90.5%;
罚没收入5170万元,比2020年4130万元增加1040万元,增长25.2%;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370万元,比2020年4813万元减少443万元,下降9.2%;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430万元,比2020年751万元增加1679万元,增长223.6%。
完成上述收入目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90万元,省财政补助收入预计373299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3830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03万元,调入资金31907万元,当年可用财力预计495000万元。
2.支出情况。2021年,全县财政总支出预计495000万元,占年初预算470000万元的105.3%。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47000万元,占年初预算427000万元的104.7%。支出按功能分类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342万元,占本级支出6.8%;
公共安全支出13938万元,占本级支出3.1%;
教育支出70311万元,占本级支出15.7%;
科学技术支出5977万元,占本级支出1.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82万元,占本级支出0.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801万元,占本级支出15.2%;
卫生健康支出55486万元,占本级支出12.4%;
节能环保支出9055万元,占本级支出2%;
城乡社区支出6946万元,占本级支出1.6%;
农林水支出120756万元,占本级支出27%;
交通运输支出17043万元,占本级支出3.8%;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60万元,占本级支出0.04%;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7万元,占本级支出0.01%;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270万元,占本级支出0.3%;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122万元,占本级支出0.9%;
住房保障支出13305万元,占本级支出3%;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59万元,占本级支出0.1%;
债务付息支出10752万元,占本级支出2.4%;
预备费2600万元,占本级支出0.6%;
其他支出14028万元,占本级支出3.1%。
(2)上解支出14803万元,占年初预算14803万元的100%。
(3)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33197万元,占年初预算28197万元的118%。
全年财政收支执行结果:收入总来源预计495000万元,总支出预计49500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1950万元,占年初预算81500万元的8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8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00万元,省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0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专项转贷收入25000万元。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1950万元,占年初预算81500万元的8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3352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支出650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5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2011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支出4275万元,省专项转移支付支出8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884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85万元,与年初预算持平。其中:人寿教育基金股利收入150元,国有企业利润收入35万元。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5万元,与年初预算持平。其中:教育支出15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预计为122807万元,占年初预算131942万元的93%。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89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2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60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03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47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9738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904万元,其他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54万元。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预计为132425万元,占年初预算125151万元的106%。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42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72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984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96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328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740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3557万元,其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187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961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8503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2021年省财政厅报经省政府同意,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5535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611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29246万元。目前,我县政府债务余额44036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24321万元,专项债务116039万元。
2.政府债务结构。目前,我县政府债务规模44036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437521万元(一般债券321482万元,专项债券116039万元),政府外债(国际农发基金贷款)2839万元。
3.政府债务期限。2021年,省财政厅转贷我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3181万元,期限分别为: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2717万元,其中10年期12000万元,7年期717万元;再融资债券30464万元,其中3年期5310万元,5年期10192万元,7年期9650万元,10年期5312万元。
4.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21年,省财政厅转贷我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3181万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2717万元,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691万元、西十高铁郧西段项目7309万元、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567万元、中小水库安全运行项目150万元;再融资债券30464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
5.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2021年我县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53108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本金3808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5027万元。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38081万元,其中省转贷再融资债券偿还30464万元,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偿还7617万元;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5027万元。
6.政府债务风险情况。按照省财政厅报经省政府同意,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债务规模控制在省下达债务限额范围内。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落实见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全力支持经济发展。配合县直相关部门开展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到位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4.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8181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30464万元,新增债券37717万元。成功申报全省美丽乡村首批示范片建设试点县,为天河流域王家坪、天河口等10个村争取扶持资金5000万元。配合住建、交通等部门申报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12个33.39亿元。扶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取13个村扶持资金520万元。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整合财政资金81365万元,支持乡村振兴“五大工程”。筹措拨付老旧小区改造、地质灾害防治、鄂西北交通物流园等重点项目资金4.38亿元,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争取财政企业专项资金160万元,为11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7400万元。落实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组织金融机构申报补贴奖励1689万元。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和政治任务,推进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专项清理,着力降成本、疏堵点、优服务,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得到市考核组肯定。积极宣传“政采贷”政策,率先开通“政采贷”通道。全面落实“绿色采购,高效采购”,完成采购总额2.2亿元,节约资金839万元。“832”平台消费扶贫工作高位推进,实现交易额789万元。加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上线运行APP系统和“招投标全程”可视化系统,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受理项目20个、采购项目16个,115家协议供货商和定点服务商入驻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提高采购资金支付效率,落实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
(三)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积极破解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支运行的冲击,进一步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兜实“三保”底线,财政运行趋于平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压减5%。建立完善了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推进社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筹措拨付资金14.17亿元,有效保障社保、教育、卫生、就业等重点支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新增贷款348笔4571万元。加大教师工资保障力度,落实义教教师差额工资4793万元。安排行政政法工作经费、重点支出等2.55亿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全县财税部门强化沟通协作,拓宽信息来源渠道,科学研判分析收入形势,协调解决税收入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扩大产能、提升效益。持续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完善涉税信息平台建设,落实收入预期管理原则。构建“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组织财税工作专班对涉地税收税源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督促入库,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加大非税收入稽查、违规处罚、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落实,完成非税收入15890万元。加强与县工业园区、发改、商务等部门横向对接,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植财源,挖潜税源潜力,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征管、真心实意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扎实推进财政改革。持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科学编制“四本预算”,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有效控制了预算调整、追加行为。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成全县198个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编制面达100%。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提高了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优化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加快审核审批和资料流转速度,资金拨付工作缩短到4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强化存量资金管理,回收财政存量资金43807万元。完成70个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审减资金9571万元,综合审减率达9.5%。
(六)持续加强财政监督。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打通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金融扶贫风险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加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省级河湖确权划界补助资金、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等省级重点财政监督项目专项检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对12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扎实开展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督办检查,认真完成省、县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借款回收责任追究机制,清理回收财政借款9570万元。严格资产配置和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审核资产配置计划项目1677个3.5亿元,审核国有资产收益预算项目35个,征缴入库国有资产收益3412万元,处置国有资产1206万元。持续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加强平台公司财务及资金监管。建立健全国资监管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挂靠国资问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19家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客观总结2021年工作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三保”兜底难。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不可预见性支出大幅增加,县级可支配财力落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存在较大缺口,“三保”工作异常艰难。二是财政预算执行难。疫情、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对税费收入影响较大。各类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垫付资金越累越多,预算执行难,财政国库资金支付面临较大压力,直接影响财政经济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三是过“紧日子”思想统一难。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省委省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调结构、压一般、保重点。但部门需求增长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单位勤俭节约意识和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需长期坚持。针对这些问题,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创新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2年,财政预算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原则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顺序编制。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建议为58600万元,比2021年预计完成50890万元增长15%。
完成上述收入目标,2022年全县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495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0万元,税收返还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8500万元,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2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900万元,调入资金20000万元。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950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7100万元。其中:本级收入381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00万元),省专项转移支付(专款)收入9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0000万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10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380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12703万元,城市基础配套费收入安排支出6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支出50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付息支出4297万元,调出资金20000万元,省专项转移支付支出9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200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13556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82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4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34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04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50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927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0288万元,其他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90万元。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134608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570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5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127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95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700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927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2957万元,其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306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95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5712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省政府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5535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611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29246万元。
2.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2022年我县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51131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本金3610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5022万元。
3.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将债务规模控制在省下达债务限额范围内。
三、完成2022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22年预算编制及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立足“一江两河”战略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支撑”区域发展布局,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确保财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健全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经济倍增示范区、绿色发展新高地”贡献财政力量。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关于预算审查的意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障财政稳健运行。严格落实党中央过“紧日子”要求,更加突出以收定支、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三保”支出保障底线。积极向上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缓解“三保”资金压力。积极应对税收低位增长等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强化资金统筹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产资源。严格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调剂事项。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依法做好预算调整,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积极破解疫情、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增收压力,加强收入征管,创新征管方式,坚决依法治税,夯实税费征收保障单位责任,强化纳税人属地管理,确保完成收入目标任务。以强化政策资金争取、拓宽筹融资平台、畅通招商引资渠道、盘活国有资产为抓手,加大固定资产建设投入,为稳定经济、增加财源夯实基础。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应对到期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现财政稳健运行。
(二)凝心聚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时刻关注中央和省市政策动向,广开渠道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大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力度,缓解本级财政压力。坚持向上争取与统筹安排并重,支持十西高铁、十巫高速、通用机场、空铁小镇、两郧一级路等40个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培育涵养县域经济增长极。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一主两副三支撑”区域发展布局。建立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集中资源,精准施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高起点规划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天河流域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发展环境。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举措,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发挥“农担贷”“盈信担保”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用好企业“过桥”资金,缓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聚焦治痛点、破难点、疏堵点,最大限度提高财政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优质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三)不遗余力兜实兜牢“三保”底线。持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进一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在民生大事急事难事上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压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研究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供需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强化台账管理、过程管控和建后管养,着力提升民生工程质量和效益。加大纪检监察、政法维稳、公共安全等方面保障力度,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持之以恒推动财政改革创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一体化管理,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围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效衔接,消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升政府采购专业化水平。深化财政投资评审“放管服”改革,推动投资评审职能转型,进一步提升评审工作质量。稳步推进全县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面取消纸质票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制度,推进县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五)毫不松懈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扎实开展财政资金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财政监督方式,建设财政“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社保资金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支付风险。加强库款运行情况监测和统计分析,动态掌握库款现状,切实防范国库运行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依法制止违规举债担保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资产核算,推进资产整合、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规范会计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加大乡镇财政标准化、系统化、电子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依法监督下,铭记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加快建设“经济倍增示范区、绿色发展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郧西县2021年预算执行和2022年预算编制草案.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