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县政府共收到代表建议131件,其中重点建议6件,按照职能分工及时交办给27个责任单位办理,目前已办理答复完毕。其中,已经解决的82件,占政府系统承办总数的62.6%;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49件,占政府系统承办总数的37.4%。2023年10月,县政府共收到“代表行动”主席团建议25件,目前已办理答复完毕。
二、办理成效
(一)社会民生方面。李斌、高南品、彭先宏等33名代表提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等建议25件。一是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县职中学生礼堂、县一中校史馆主体完工,城关中学新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已投入使用。马安中学扩建、店子中学迁建、红军小学及城关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校场坡幼儿园、香口乡第二幼儿园,扩充幼儿园托位2000余个。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上津镇高扁小学教学楼、夹河镇黑虎九年一贯制学校食堂、景阳乡泥沟小学运动场3个新建项目以及土门镇初级中学教学楼、香口乡黄云铺小学教学楼等13个维修改造项目,新增校舍2000平方米,增加学位200个。扎实推进“三名”工程,授牌成立10个县级名校(园)长工作室、3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推荐培养郧西名校长10人、郧西名师30人,十堰市名校长3人、名师13人、名师工作室2个。二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县人民医院跻身同级全国百强、全省第五,创成全市首个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东院区综合楼试运营,二期、三期加快建设,医疗水平稳居周边区县前列。三是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18个乡镇(场、区)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并配备55名专职工作人员,分别在县工业园区、上津、湖北口、夹河、羊尾、河夹等地建成6个消防救援站,派驻救援力量42人。以6个消防救援站为中心,将18个乡镇(场、区)划分为6大片区,逐步形成“30分钟应急救援圈”,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交通建设方面。何昌森、杨冰城、尹大彬等55名代表提出项目建设、公路管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建议35件。一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西十高铁16座桥梁、隧道提前贯通,十巫高速隧道工程全线完工。鄂西北交通物流产业园建成投用,福银高速郧西出口扩建通车,2023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13.2公里。两郧一级路、上槐路、天河口汉江大桥等项目快速推进,郧白路、黄椴路等建成通车。二是公路管护成效显著。全力打造“美丽国省道”,完成国省道90余公里绿化工程,累计栽植各类苗木近50万株。持续完善公路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公路停车区、观景平台、休憩小站、房车营地、交通厕所68处,多个休憩站场成为“网红”打卡地,多条线路成为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夹河、关防、上津、景阳乡兰滩口4个五级客运站改扩建完成并通过省厅验收,香口乡综合服务站、上津镇孙家湾客运站、马安镇综合运输服务站3个五级客运站完成建设,“村村通”客车成果持续巩固。新开通县城至神雾岭便民公交,城乡公交覆盖面提升至85个行政村。
(三)产业发展方面。张春艳、陈星月、黄凡等28名代表提出六大农业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等建议15件。一是做大做强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完成食用菌种植4100万袋、综合产值24亿元、出口创汇7200万美元;蔬菜播种面积27.68万亩、产量31.56万吨、产值35.3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17.9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11.3亿元;马头山羊饲养量达50万只、产值6.5亿元,新建小单元养殖基地104个,种植牧草2812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羊场2个;木本油料新建基地1.5万亩,管护老基地21.35万亩,产量9968吨、产值13亿元;新建茶叶基地2340亩,茶园总面积达4.2万亩,年产干茶960吨、产值2亿元。生态渔业基地面积3.2万亩,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达32万方,水产产量2200吨、产值1.8亿元。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成功培植10家企业进规,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省级、市级龙头企业15家。中国·郧西智慧绿谷、河夹花谷数智渔业等产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综合效益16亿元、税收3300万元。三是聚力打造特色品牌。实施标牌、品牌、名牌、王牌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品种做优、品质做高、品牌做强。开发“两品一标”农产品1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4个。诚友智慧农业入选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
(四)城市管理方面。尹大彬、谢先锋、石良等25名代表提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容市貌、做好污染防治等建议15件。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3个便民市场选址规划及初设,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建成投用。规范疏导烧烤夜市,提档升级及建设夜市3处,新建公厕4座、改建3座。智慧城管整合新资源,整合内网数据资源,新建或接入重要环节、地段、节点视频监控100余处,实现一个门户、一体运行、资源共享、可视化联网;智慧水务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卡表、物联网表数据迁移、微信公众号、报装网上申请等信息平台搭建,实现了计量智能化、抄收远传化;智慧环卫运用新技术,环卫作业车辆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和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语音垃圾分类箱42个。二是市容市貌不断焕新。以“五堆十乱”专项整治为抓手,累计清理整治乱堆乱放512处,制止出店经营、乱堆乱放行为403起,清理乱堆放杂物6.5吨;拆除人行道两侧乱搭乱建棚子、遮阳布等200余个,清理人行道乱停放车辆2000余台次,清除牛皮癣700余平方米,拆除户外废旧广告77处、宣传条幅300余条;消除广告破损、占用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放等安全隐患116处;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整治,采取宣传劝阻、社区调节、治安管理等措施整改隐患46处。三是生活环境不断美化。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规范夜摊烧烤经营180余家。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共清运生活垃圾3万吨,处理餐厨垃圾0.2万吨。签订餐厨垃圾清运处理协议103家,提升厨余垃圾回收覆盖率。新建垃圾分类站点25处,维修果皮箱、垃圾桶100余次,更新垃圾桶820个,推广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个。加强渣土管理,限期整改3起,处罚7起,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
(五)生态环保方面。谢先锋、彭慧、赵全意等29名代表提出此类建议15件。一是全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立足“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蓄势推进生态村镇和“两山”基地创建。全县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8个,其中省级生态乡镇9个;创建生态村171个,其中省级35个、市级136个。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绿满郧西”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打造了关防“农耕文旅·田园沙沟”、涧池“中国最美淘宝村”、观音刘家湾“七夕湾”等一批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基地。二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产村融合,示范效应初步展现。上津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城关镇王家坪村、观音镇刘家湾村等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关防乡沙沟村、涧池乡下营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沟域经济395个、庭院经济1.1万户、订单经济131个,联动发展模式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三是扎实开展流域综合治理。2023年争取水利项目到位资金3.89亿元,同比增长11%。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划分3个三级流域片区和3个四级管控单元,生态治理河道50公里,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提升。天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归仙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三、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2023年重点人大代表建议共6件,县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明确领衔办理领导,形成“一个建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定时督办”的机制。
(一)李仁喜、徐勋建两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度的建议》。此建议由副县长高婷婷领衔办理,县文旅局主办。一是整合资源,精细规划。县委、县政府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列入重点工作,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郧西段建设保护规划(2022-2035)》已通过省级评审,形成“一核一廊两片区六组团”总体规划布局。组团先后赴黔、赣、豫等地考察学习,结合地域特色制定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明确17个重点工程项目和具体落实举措。二是广泛宣传,打造品牌。抢抓中央重大选题宣传机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送《一张红色传家宝告诉你——什么是红军》音视频,树立了郧西形象。全力争取央媒采访团进驻郧西,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播出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转战郧西的红色故事,红色剧目《一张传单的故事》成功首演。全力打造视觉形象标识,推出红色文创系列产品,开发云游红色郧西小程序等,提升了郧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狠抓项目,强化支撑。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纳入全域旅游范畴,精心策划包装项目32个,已全部纳入市级项目库,13个项目列入了省“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库。红色剧场已完成内部装修,即将投用;红二十五军过湖北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打造关防乡丁家坪至一天门高标准示范段。
(二)李斌、麻海力两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建议》。此建议由副县长陈耀领衔办理,县教育局主办。一是压紧压实责任。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定期研究校园安全工作机制,督促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六级包联责任”,强化“五个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全面推广校园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把民办教育审批关、监管关、年检关,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三个严禁”“五个不得”要求,引导民办教育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作风能力建设会议活动12场次,加强对教职工安全防范教育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职工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二是常态化排查整治。指导各学校针对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重点部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2轮次,坚决遏制宿舍超员住宿、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违规行为发生,全年排查隐患600余处,均已整改到位。组织学校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对排查出的1000余名“困境生”迅速入户家访,搭起家校育人“连心桥”。突出抓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全县151所中小学校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常识,定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宣传教育人数达6.6万人次,切实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三是加大保障力度。进一步配齐配强校园安保设施和器材,大力推广物防技防装备,安装烟感探测器3816个,电磁门锁36套。合理配置校园安保、内保力量,全县总配备校园保安312名,实现校校有保安目标,安保8件套配备到位。全面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和安防“四个100%”建设,切实提高校园安全防范等级,全力夯实校园安全根基。
(三)肖善平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金钱湖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此建议由副县长郭龙银领衔办理,县农业农村局主办。近年来,郧西县秉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六郎乡康家梁村发展循环槽生态养殖。一是加快水产资源开发。截至目前,已建成高位循环池18个,养殖水体达15000方,可年产优质翘嘴鲌、加州鲈鱼100余吨,年销售额达600余万元。二是推动可持续经济。金钱河渔业专业合作社与郧西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每年向库区投放花白鲢、草鱼、鳜鱼等苗种30余万尾,县农业农村局、水利湖泊局每年通过增殖放流向六郎库区投放花白鲢、草鱼、鳊鱼等鱼苗5万余尾,有效促进了水源净化,实现了库区生态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维系水利生态平衡。成立了“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工作站”,技术专家团队为合作社提供繁育水产种苗技术服务,在充分考虑库区湖面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大水面生态渔业”,科学推动金钱湖库区生态渔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杨哲虎代表提出的《关于围绕“三保”目标推行零基预算的建议》。此建议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谭道军领衔办理,县财政局主办。2023年,郧西县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一是坚定不移围绕“三保”目标编制预算。2023年,编制“三保”支出项目18668个,生成“三保”指标7881条35.5亿元,其中:保工资约13亿元、保运转约1亿元、保基本民生约21.5亿元。按照财政部“三保”运行监测管理要求,将“三保”支出35.5亿元纳入财政部运行监测系统管理,切实保障了我县“三保”支出。二是树立零基预算理念。积极探索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成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持续加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学习培训,邀请省、市系统搭建工程师,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交流会议8次。紧扣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制考核标准,圆满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阶段性考核任务。三是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2023年,财政预算经常性项目支出压减幅度达11%。积极采用视频、电话、网络等方式,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努力节约日常经费开支,“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同比下降20%。
(五)何昌森、黄永海两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一路一景’,助力全域旅游”的建议》。此建议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谭道军领衔办理,县交通局主办。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加强“一路一站”建设的工作安排,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林下花海、层林尽染”的思路,融合乡镇地域特色,因路制宜,积极开展公路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路一景,助力全域旅游”的魅力多彩郧西。先后建设了G242甘钦线郧西至羊尾段“生态环保路”、S449郧三路“生态旅游路”、S304油兰线羊夹路“环库旅游路”、S338上湖路“红色旅游路”,以及S306观大路和S450土兰路“绿色景观路”。2023年,对原标准较低的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里程达59公里;对易垮塌、滑坡路段采用防护网进行主动防护修复里程达40公里;对公路沿线采取“上乔、中灌、下绿、地草”的模式进行高标准绿化,绿化里程达43公里;对相关服务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建设各类公路设施68个。“一路一景”美好向往逐步实现,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贡献力量。
(六)谢先锋、刘贵山两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卫设施及经费保障的建议》。此建议由副县长郭龙银领衔办理,县农业农村局主办。一是健全制度。全面落实《中共郧西县委 郧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发〔2023〕1号)文件精神,以乡村建设“六件事”和城乡人居环境“五堆十乱”综合整治为抓手,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制定并分解年度工作任务,使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可依。二是凸显优势。制定了《郧西县2023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在全县推广关防沙沟“三化两类四分法”,通过宣传动员和设施配置推动源头减量。全县共配备垃圾压缩车12辆,垃圾收集、运输等车辆395辆,勾臂垃圾箱3100个。发放户分类垃圾桶2.8万个,购置四分类收集车86台。2023年,我县农村地区累计产生生活垃圾3.4万吨,其中堆肥处理0.5万吨,回收0.2万吨,卫生填埋及焚烧处理2.7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达到24%以上。三是经费保障。累计投入生活污水治理资金600余万元,保障全县42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累计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1000余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累计投入厕改资金591万元,改建农村老旧旱厕3900户,我县在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诉求的重要载体,纳入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在县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与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落实。针对一些与中心工作关联度高、社会影响大的代表建议,县政府多次研究推动,督办问效,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统筹督办,业务部门具体承办”的责任制。
(二)精细分办,完善制度。县政府办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交办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任务的通知》,制定了《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对办理程序、办理质量、时间节点、答复格式等作出明确要求,建立考评体系,将人大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县政府部门绩效目标考核。
(三)规范程序,狠抓质量。在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积极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坚持做到办前有征询、办理有沟通、办后有反馈。对凡是已经具备解决条件或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建议,认真予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答复,把情况原因解释清楚;对所提问题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或与政策有抵触的,及时说明情况,取得代表的理解与支持。
(四)巩固成果,总结提升。5月份,我们印发了《关于对2022年度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的通知》,分批次对2022年度建议提案主办单位开展“回头看”活动,实现人大建议由B类向A类转化5件,C类向B类转化1件,均获得了代表的认可。
(五)持续督办,提高实效。6月中旬,我们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督办各会办单位及时向主办单位反馈会办意见;7月中旬,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成联合督办工作组,采取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与代表电话沟通、现场反馈问题等方式,对建议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督办,印发了《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8月上旬,县政府办通过电话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询问答复及满意情况,统计未答复到位和不满意情况,向主办单位下发提醒函;9月中旬,通过工作平台一天一通报的方式,对各承办单位的答复效率进行督办;10月中旬,对个别尚未答复到位的单位施行专题督办,确保按时答复到位,切实保障了人大建议办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六)网上公开,接受监督。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区开设“建议提案办理”专栏,按照各承办单位确定的公开或不公开属性,对2023年不涉及个人隐私、保密事项、敏感问题的建议进行了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办理工作透明度。
2023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办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部门对建议办理工作“一签了之”,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推进的次数较少,分管负责人“各管一片”,未形成有效合力。二是沟通水平不高,少数部门不注重“办前、办中、办后”全环节沟通,将沟通工作与填写《征询意见表》挂钩。个别部门仅安排业务人员向代表寄送了《答复函》,存在“书面沟通”现象。三是答复质量不优,大部分部门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但总结提炼不到位,答复代表的书面材料内容不详实、文字不凝练,不能全面展示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强化全过程督查,以正面典型推广和负面案例警示为抓手,力求进一步提升建议办理的质量和实效。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能力的试金石。面对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形势、更艰巨的挑战,办好人大代表建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郑重承诺,在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办理质效,从快从细从实办理好代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以实际工作成效取得代表的认可与满意。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恳请各位常委和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工作,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