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索引号
0MB112703/2024-4586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4年10月22日 10:42:49
发布机构
郧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一、基本情况

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共收到委员提案119件,其中重点提案7件,按照职能分工及时交给30个单位办理,目前已全部答复完毕。其中:已经解决的63件,占政府系统承办总数的52.9%;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56件,占政府系统承办总数的47.1%。

二、办理成效

(一)产业发展方面。陈林、谭霖、谈太均等34名委员提出乡村振兴、六大产业链发展、市场主体培育等提案19件。一是产业规模化助推乡村振兴。深入对接全市龙头企业“2235”培育工程,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夹绿色低碳数字化新型园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专业园区,吸引7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积极培育全国农村创业园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2个。建立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创新开展“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茶叶产业联盟,积极加入全市食用菌产业联盟,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六大产业聚链成势。完成食用菌种植4100万袋、综合产值24亿元、出口创汇7200万美元;蔬菜播种面积27.68万亩、产量31.56万吨、产值35.3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17.9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11.3亿元;马头山羊饲养量达50万只、产值6.5亿元,新建小单元养殖基地104个,种植牧草2812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羊场2个;木本油料新建基地1.5万亩,管护老基地21.35万亩,产量9968吨、产值13亿元;新建茶叶基地2340亩,茶园总面积达4.2万亩,年产干茶960吨、产值2亿元。生态渔业基地面积3.2万亩,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达32万方,水产产量2200吨、产值1.8亿元。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壮财富农。深入实施“三新百千万”工程,已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89家。持续推动品牌建设,现有“两品一标”农产品16个。做优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已有7家市场主体加入“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28家市场主体加入“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发展沟域经济395个、庭院经济1.1万户、订单经济131个。

(二)城市建管方面。樊雪飞、皮志良、邓华兵等30名委员提出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亮化维护等提案13件。一是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自2020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已累计完成12500户改造任务,惠及群众3万余人,累计整治小区场地6600平方米、新增休闲场地5300平方米,实施道路场院硬化黑化3.3万平方米、铺装休闲场地2.1万平方米、新建摩托车停车棚8个、提升改造绿化6300平方米、安装庭院太阳能路灯160盏,更新雨污分流管网3.5万米,建设“共享电梯”18部,推进小区燃气安装改造3703户,有效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住房安全和公共设施短板问题。二是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全县垃圾中转设施实现全覆盖,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6座、垃圾中转站13座,配备垃圾压缩车12辆、垃圾运输车286辆、垃圾箱3100个,公共垃圾桶3.3万个。关防沙沟垃圾处理“两类四分法”在全省推广。全县累计发放户分类垃圾箱2.29万个,购置电动垃圾清运车60台,建设积分超市113个、分拣中心25个、垃圾投放点576个。完成示范社区创建17个、达标村50个,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三是持续做好城区亮化提升。完成了全县37个机关事业单位楼体亮化工作,持续做好亮化设施日常维修管理工作,累计更换各类光源230余处,安装路灯143基,维修河道亮化带1.4公里,维修更换电缆6200余米,转移更换破旧灯杆26基,更换星座太阳能电源24组。城区共建设完成LED路灯4200余基、智慧多功能灯杆17基,亮化行道树1000余棵,县城妆点楼体天际线60余栋,亮化河道近12公里,安装各类灯具6万余套。

(三)交通建设方面。魏巍、朱停林、杨洪霞等22名委员提出关于道路建设、养护管理、配套设施等提案14件。一是大力推进道路建设。西十高铁16座桥梁、隧道提前贯通,十巫高速隧道工程全线完工。鄂西北交通物流产业园建成投用,福银高速郧西出口扩建通车,2023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13.2公里。两郧一级路、上槐路、天河口汉江大桥等项目快速推进,郧白路、黄椴路等建成通车。二是持续强化道路养护。印发了《郧西县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提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全面完成了2022年大中修计划、2023年路面养护工程、地灾治理工程。对原标准较低的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达59公里,对易垮塌、滑坡路段采用防护网进行主动防护修复达40公里。全年累计投入养护人员18000余人次,投入巡查车辆2200余台次,完成清理边沟、整修路肩等4400余公里,清扫路面9000余公里。三是高质量建设配套设施。先后建设了G242甘钦线郧西至羊尾段“生态环保路”、S449郧三路“生态旅游路”、S304油兰线羊夹路“环库旅游路”、S338上湖路“红色旅游路”,以及S306观大路和S450土兰路“绿色景观路”。对公路沿线采取“上乔、中灌、下绿、地草”的模式进行高标准绿化,绿化里程达43公里;对相关服务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建设各类公路设施68个。“一路一景”美好向往逐步实现,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贡献力量。

(四)文化旅游方面。黄江平、罗德华等21名委员提出此类提案14件。一是旅游供给高质高效、节会活动精彩纷呈。全县13家A级景区及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提档升级,1-12月预计累计接待游客1990.52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17亿元,增长25.84%。成功举办了第14届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19项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打响了“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了《郧西县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文旅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00%暂退旅行社质保金,优化了审批服务,100%实现网上审批,其中清、减、降事项清单207项,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文旅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将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予以资金奖励,进一步加大对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了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名录库,精心设计了如“七夕习俗”“上津火龙”“景阳说唱艺术”剪纸等20余个传统文化名录,收录民间民俗(艺术)传承人名册160余人。

(五)社会民生方面。余吉学、汪令芝、翟小青等72名委员提出品质县城、稳岗就业、教育环境类提案35件。一是推动品质县城建设。县一中北出口路、人民路延长线即将完工,七夕大道、城隍街改扩建投用,提档升级7条市政道路。老北街绿色低碳文化街区投入使用。完成双子楼、华盖星、七夕胜境等十大城建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六大片区和“五堆十乱”专项整治,新增绿地6.2万平方米,巧置花展、生态盆景展60万盆。对七夕大道、小河等重点区域实施4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全年维修破损市政路面9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智慧停车位1500余个。二是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水平。对全县41家重点用工企业进行摸排,建立完善企业用工信息台帐,各企业计划招工651人,已招聘上岗601人,缺口50余人正按企业用工计划逐步组织到位。同时,加强用工培训,深入对接企业,开展“靶向培训”5期,培训学员342人,为企业输送对口人才。三是持续优化教育环境。师资方面,参加招才引智专场推介会,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与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现场签订“人才引进拟聘用意向书”。课业方面,健全编排机制,小学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饮食方面,紧扣“营养均衡、科学膳食”要求,每周搭配不少于25种食材,每餐至少提供2种以上新鲜蔬菜,一天三餐不重复,明厨亮灶,公开监督,确保品种丰富,杜绝餐饮浪费。

三、重点提案办理情况

2023年重点政协委员提案共7件,县政府高度重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明确领衔办理领导,形成“一个提案、一名领导、一个专班定时督办”的机制。

(一)陈林、肖勇等7位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建议》。此提案由县政府副县长郭龙银领衔办理,由县农业农村局主办。一是政策支持发展。2023年实施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项目134个,涉及项目资金1亿元。农担贷为农业市场主体筹集发展资金480笔3.57亿元。设立“国寿(郧西)乡村振兴基金”500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返乡青年创办产业。聘请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菌草之父”林占熺担任乡村振兴战略顾问,引进“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20名,建成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8个。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成功培植10家企业进规,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中国·郧西智慧绿谷、河夹花谷数智渔业等产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综合效益16亿元、税收3300万元。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精心打好标牌、品牌、名牌、王牌“四张牌”,神雾茶业基地荣获中国农科院茶业研究所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园认证”,“神雾毛尖”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2023年茶叶品质评价(第一阶段)”中以湖北省第2名的成绩荣获四星评价,“仙姑玉眉”绿茶获食博会金奖。

(二)余吉学、汪令芝、翟小青3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的建议》。此提案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彭青松领衔办理,由县人社局主办。一是广泛宣传。县人社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今年来,用工信息在电视台、广播字幕、音频滚动播放60多天,印制宣传单1.5万余份,手机短信推送10万余条,就业公众号发布20多期,在湖北省公共招聘网、郧西县就业自助信息化系统发布就业岗位7557个,求职者线上浏览量33052人次。二是精准对接。按照小规模、多频次、精准化的要求和形式,组织县内20余家企业2062个岗位,开展巡回招聘7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915人。邀请精诚汽配、猛狮科技等13家企业举办线上网络直播招聘6场次,浏览量达3.5万余人,互动86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30余人。组织“就业直通车”,搭载全县128名脱贫劳动力先后深入奥维科技公司、汇聚新公司观摩选岗,98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三是落实政策。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先后对猛狮科技有限公司等288家企业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29.59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618个;落实“一次性稳岗留工补助、以训送工奖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资金48805.07万元,惠及企业2899家3051人。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4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41人,困难人员就业856人,均超过年初制定任务目标。

(三)祁鹏、付俊等4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此提案由县政府副县长郭龙银领衔办理,由县民政局主办。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印发《郧西县“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西政办发〔2023〕13号),确定了我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印发《郧西县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项目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二是开发信息服务。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统筹开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建立全县养老资源数据库、整合养老资源,实现养老信息科学管理,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三是完善配套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设郧西县失能老人综合养护中心,将于2024年建成。上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试运营。引入民营资本开办郧西富康安医养结合中心,县中医院西院区开设医养照护中心,汉江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完成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龟龙岛森林康养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完成康养中心、医养中心等一期项目建设,二期项目正在进行中。全县建成养老服务设施236个,托幼机构217个,新增幼儿托位1200个。

(四)廖发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上津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力度的建议》。此提案由县政府副县长高婷婷领衔办理,由县文旅局主办。编制了《上津古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以及《郧西县上津古城四街古民居群文物建筑修缮设计方案》等6个保护性规划方案,现已完成上津古城四街古民居修缮及配套实施建设、上关县政府旧址修缮、国保单位文物消防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古城墙、四街、山陕会馆等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开发上津豆豉、刺绣、粮食画等特色旅游商品。安装仿古路灯300余盏,绿化集镇5000余平方米,改扩建停车场5个,星级公厕4个。实施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以及集中街道等公路提档升级。完成集镇民居改造,进一步优化集镇商贸发展环境,重新规行划市,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定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的旅居环境。

(五)朱停林、陶源、熊晶晶3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对运输砂石料、渣土及相关建筑材料车辆进行规范管理的建议》。此提案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谭道军领衔办理,由县交通局主办。县交通局联合公安部门,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查、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以县城主要进出路口为重点,对过往货运车辆逢车必查,治超站点全天候执法,保持依法严管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了短途超载、避站绕行、夜间偷运等违法行为。对非法改装车辆、未加盖逢布运行车辆运输行动进行了常态化管控,对屡教不改的运输企业和司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的违法行为。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人次,出动车辆480台次,检测车辆1.3万台次,卸货转货695吨,暂扣证件114本,行政警告12台次,面对面法制教育宣传1560次,累积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

此外,王自琴、陈林等6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尽快打通城区断头路的建议》,谭霖委员提出的《关于增强郧西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均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亲自研究,相关部门积极办理并答复,取得了委员的理解与认可。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诉求的重要载体,纳入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在县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与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落实。针对一些与中心工作关联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提案,县政府多次研究推动,督办问效,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统筹督办,业务部门具体承办”的责任制。

(二)精细分办,完善制度。县政府办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交办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任务的通知》《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对办理程序、办理质量、时间节点、答复格式等作出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考评体系,积极推动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评。

(三)规范程序,狠抓质量。在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积极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坚持做到办前有征询、办理有沟通、办后有反馈。对凡是已经具备解决条件或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提案,认真予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答复,把情况原因解释清楚;对所提问题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或与政策有抵触的,及时说明情况,取得委员的理解与支持。

(四)巩固成果,总结提升。5月份,我们印发了《关于对2022年度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的通知》,分批次对2022年度建议提案主办单位开展“回头看”活动,实现政协提案由B类向A类转化7件,均获得了委员的认可。

(五)持续督办,提高实效。6月中旬,我们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督办各会办单位及时向主办单位反馈会办意见;7月中旬,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成联合督办工作组,采取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与委员电话沟通、现场反馈问题等方式,对建议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督办,印发了《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8月上旬,县政府办通过电话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询问答复及满意情况,统计未答复到位和不满意情况,向主办单位下发提醒函;9月中旬,通过工作平台一天一通报的方式,对各承办单位的答复效率进行督办;10月中旬,对个别尚未答复到位的单位发放工作提醒函,确保按时答复到位,切实保障了委员提案办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六)网上公开,接受监督。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区开设“建议提案办理”专栏,按照各承办单位确定的公开或不公开属性,对2023年不涉及个人隐私、保密事项、敏感问题的提案进行了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办理工作透明度。

2023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办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部门对提案办理工作“一签了之”,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推进的次数较少,分管负责人“各管一片”,未形成有效合力,导致整体办理质效不佳。二是沟通水平不高,少数部门不注重“办前、办中、办后”全环节沟通,将沟通工作与填写《征询意见表》挂钩。个别部门仅安排业务人员向委员寄送了《答复函》,存在“书面沟通”现象,引起部分委员不满。三是答复质量不优,大部分部门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但总结提炼不到位,答复委员的书面材料内容不详实、文字不凝练,不能全面展示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强化全过程督查,以正面典型推广和负面案例警示为抓手,力求进一步提升提案办理的质量和实效。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能力的试金石。面对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形势、更艰巨的挑战,办好政协委员提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郑重承诺,在2024年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办理质效,从快从细从实办理好委员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以实际工作成效取得代表的认可与满意。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恳请各位主席和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工作,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